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其中,41个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0月份,中小企业生产指数为50.7%,连续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努力克服多重挑战,走出了一条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日均新设企业2.7万家,中小企业总数超过5700万家。
“风机、冷水机、热泵是工业领域常用设备,也是用电大户。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对这些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降低企业能耗。”在雷茨智能装备(广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吴炎光向记者介绍公司的看家本领。
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工作就与风机打交道。彼时,国内大部分设备都依靠进口,不仅采购需要大笔资金,售后维修也得花大价钱请国外团队来中国。如何让国内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自己生产的风机,吴炎光以此为目标开始创业。
“我们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空气悬浮风机有效解决了传统风机高耗能、低效率问题。但相较于硬件,软件层面的技术瓶颈更难突破。”吴炎光说,“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我们团队终于研发出磁悬浮控制算法、自扫频功能等关键技术,将设备节能率提升了30%至50%,运维成本也大幅降低。”
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之本。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今年6月份,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启动新一轮专精特新政策,支持1000多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
与此同时,面向中小企业发布中试服务资源目录,优先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重点产品和工艺应用计划;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快速预审、确权等知识产权方面服务……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增强,创新沃土不断厚植。
“我们出台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措施,让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要素保障力度。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形成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要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打造更多独门绝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关乎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答题。为推动更多中小企业用好数字技术,工信部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
作为数字化转型排头兵,广东省有广州、深圳、中山、东莞4个城市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我们率先启动了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单点突破、链式转型协同部署。”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介绍,截至9月底,该省累计推动4.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培育9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超42%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走进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工程师正在调试自研的上下料机器人。公司总裁李卫铳介绍,这款产品已经应用于某医疗器械制造商。“我们这款机器人具备精准高效操作能力,能保障上下料作业过程稳定顺畅,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我们开发的智能工厂管理系统,能够对包括机床、机器人以及生产管理软件在内的所有软硬件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调度,确保生产全流程安全可控。”
“近期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未来3年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说,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分批支持100个左右城市、4万多家中小企业深度改造。发挥企业主动性、创造性,面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系统化集成改造,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施重点场景改造,面向小微企业推广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
金壮龙表示,将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小快精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更多中小企业能转、会转、转得好,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10月份,国内市场纺织服装、粮油食品、家具、家电等产品销售情况大幅回升。“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发力显效,10月份生产销售等各项指标得到改善。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梁志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帮助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7月份,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正式上线个地(市)平台,首次形成了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
今年以来,各有关部门和地区强化企业服务,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前不久,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8500家工业企业的负担展开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企业对涉企收费清单等制度实施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广州市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投融资,推出“善新贷”“小微科创贷”“智造精新贷”等产品。“比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金融政策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让我们有充足流动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求玉说。
不过,受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和行业企业反映对负担主观感受依然较强,企业呼吁国家持续加大减负纾困力度,帮助经营主体渡过难关。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翁啟文建议,要继续做好减负支撑工作,充分发挥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带动作用。对调查中企业反映的负担问题分类梳理、建立台账,推动解决问题及困难,帮助企业知晓和享受各项惠企政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李芃达)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目前参数水平最高超导直线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习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